整體來說,洱海附近的景點是很不錯,但還沒有到令人驚艷的感覺,或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吧,這次旅行中玉龍雪山是最大亮的點搶了太多風采,所以事後回想起來,洱海好像差了一點甚麼,不過整體來說如果旅遊天數多的話洱海及周邊還是值得一遊
第一個到的景點是崇聖寺三塔,三塔分別建於唐朝(屬南詔國)~宋朝(屬大理國)時期,距今都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們沒有進去,只在外面留了影,主要原因是門票居然要120RMB,自以為的覺得不值得進去 - -" 事後查了才發現這是5A景區,但還是提不起太大的勁
後續開往喜州古鎮,準備找車位時被穿得很像警察制服的人帶進了收費的停車位,後來才知道這是輔警,停車連同導覽一個人45RMB,算是不便宜了,因為一般進入古鎮是免費的,導覽講解的還好,但是因為不喜歡有人跟著,所以講到一半就請自由行了,就當是花了45元停車吧,他的講解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一句是"喜州內部也有很多翻修過後的房子,但屋頂長了草的房子才是原始保留下來的老房子",聽來怪怪的但也不知怎麼反駁,只能拿起手機照幾張,才符合標準的觀光客
喜州古鎮內中心廣場的牌坊
後來進了喜州的嚴家大院,入院是要門票的,但是可用先前的票據進入,這才覺得45元花的有點值得,嚴家大院的主人是民國時期當地一代的大大戶,靠著商號、馬幫的成立將茶葉、菸草、棉紗等物資南運北送,後續將商號拓展到麗江、四川,最遠進入緬甸一帶,並在香港、上海都有分行,全盛時期家業達到約當現今20億人民幣之譜。這個嚴家大院,應該算是他的"起家厝",想想看這樣的富商巨古之家,當然有一覽的必要
以古代角度來說肯定是豪宅了,有好幾個進(院),房間有分宴客、宗祠、書房、客房等等,有趣的是大院的後方有嚴氏其子孫輩蓋的小洋房,還建了抗日戰爭時躲避空襲的防空洞,大院的建築整體看的出是一部民初歷史的縮影
大院中有一個類似於匾額蒐藏館的房間,存放著雲南大理一代的匾額真跡,時代遠從雍正到宣統都有,底下那塊進士匾就是雍正戊申年的,查詢後為西元1728年,已經289歲了...
大院中茶馬(鹽茶)古道的舊照,看了很有感覺
大院大約花了40分鐘逛完,出來後肚子餓了,順手買了個喜洲粑粑吃,這是大理的四大小吃之一,味道分甜鹹兩種,用麵粉烘烤制成,吃起來像是蔥油餅加燒餅的感覺,蠻酥脆的
油應該加不少,油酥油酥的好吃 ,一份15RMB,若不在古鎮內會更便宜點。
吃完了喜州粑粑,繼續環洱海行,看到了周城(紮染),周城是一個以紮染聞名的地方位在洱海西北邊的方向,所謂紮染就是將布或綁或縫做成類似像頭髮紮了辮子一樣後拿去染色,之後再打開曝曬,透過系統性的綁、紮,將紋路呈現出來,圖片中可以看到綁紮與曝曬的過程,這給我的感覺很像是剪紙,將紙對稱的折幾折剪之後再打開,出來的就是一幅系統畫
在這邊買了四條圍巾,最後砍到四條 200RMB,後來查了網路價格後,不說也罷....
好像又是被當凱子薛了,其實並不是這麼在乎這價格,畢竟東西喜歡最重要,只是也不希望被當凱子,誰叫行程太過隨性想到哪走到哪,沒做甚麼功課,就當是照顧店家裡面老奶奶的一點心意吧
這邊額外要提的一點是,在我購買的這個店家,我們在看圍巾時,剛好有一個年輕人在跟老闆詢價,老闆說一條70 RMB,我當下還豎起耳朵聽,後來年輕人一直徘徊挑選,直到我付完四條200後,他都還在店內,臨走前再看一眼年輕人,猛然覺得跟老闆長的是一個樣,這才驚覺原來他們根本是一家人,先前的詢價只是在讓我們覺得"撿到便宜了"!! 哇靠,居然還有這招,這感覺只能說哭笑不得,是旅行中的另類"收獲"
離開周城繼續向北,在準備繞道行洱海北邊時,看到了一塊高地,上面寫著和盪村,現場看的感覺比照片更開闊,是一個在公路旁可以俯瞰洱海北端的一個制高點
自駕遊就有這個好處,說停就停
就是沿著這條水泥路上到制高點(這邊是原路往下坡的方向)
離開和盪村,開過洱海的北端準備沿著環海東路南行進入雙廊古鎮跟南昭島時,才發現環海東路這一段被封路了,所以洱海東的這一段我必須開回洱海北端的高速公路口再一路向南直行回大理,洱海是漂亮的,可惜不能沿著海邊回去
行經高速公路時,在一個休息區停了下來,下方的村莊就是原本要走的環海道路,雖沒能沿海前行,但俯視的角度也很棒
處處都是驚喜
明天要去玉龍雪山,所以早早吃飽就開回大理古城休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